控股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经营正常低息配资炒股网,自己却选择了主动退市,*ST天茂(000627.SZ)的做法让诸多投资者的心情不能平静。
8月14日,*ST天茂开始停牌。根据公告,公司拟进行业务结构调整,面临重大不确定性,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,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,计划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。
本次退市方案中设置了异议股东保护机制。公司实控人刘益谦控制下的合伙企业维拓宏程将向除王薇、刘益谦夫妇及新理益集团外的其他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,行权价为1.6元/股。目前,新理益集团、王薇、刘益谦合计持有天茂集团66.77%的股份,其余股东持股比例为33.23%,若所有其他股东均接受行权价,维拓宏程共需支出资金26.07亿元。
投资者质疑*ST天茂主动退市
部分投资者对*ST天茂的主动退市进行质疑,如果其控股的国华人寿能持续运营,那么*ST天茂有必须退市的必要吗?财报不能如期披露,是否应该追究公司董监高的责任?退市后,中小投资者是否可以向董监高索赔?*ST天茂去年3季度末的每股净资产为4.41元,而主动退市给出的现金选择权价格仅为1.6元/股,难道公司以前的净资产是假的吗?
更有投资者呼吁“不要让刘益谦跑了!”一旦公司及主要负责人被证监会处罚,普通投资者有权向公司及主要负责人进行索赔。但如果刘益谦转移财产特别是向海外转移财产,投资者最后即使胜诉,也可能无法执行。
在济南中信建投开户的一位投资者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认为,*ST天茂是有意不出具年报。他认为,国华人寿与*ST天茂的年报披露陷入“死循环”:正常流程应为国华人寿先出具年报,再由*ST天茂完成合并报表并披露自身年报;但当前却形成“国华人寿不能出年报导致*ST天茂无法披露,国华人寿又以*ST天茂不能出年报为由延迟自身披露”的僵局。
哈尔滨一位女投资者特意向经济导报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愤怒,她质疑*ST天茂主动退市是否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?2018年国华人寿重组是否涉及资本操控?公司实控人刘益谦是否存在玩弄中小投资者的行为?
专家呼吁退市需要“严监管”与“强补偿”
济南友胜律师事务所李超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:根据《证券法》第79条规定,上市公司必须在法定期限披露财报。公司董监高对公司信息披露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,若因未勤勉尽责导致财报不能如期披露,应承担相应责任。
若监管最终认定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,根据《证券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在违法行为实施日至揭露日期间买入股票,并在揭露日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而产生亏损,且损失与公司的违法行为具有因果关系的投资者,具备索赔资格。
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表示,在当前慢牛行情背景下,退市补偿问题应得到高度关注与重点解决。刘教授认为,当前投资者保护工作需兼顾“严监管”与“强补偿”:一方面通过严刑峻法落实严格退市要求,另一方面必须将投资者补偿作为“严刑峻法”的前置条件。关于补偿资金来源,他提出两点建议:一是要求大股东及相关内部人士拿出所持股份补偿中小投资者,无论其对企业问题存在主观欺诈还是仅因客观亏损导致后果,均需承担补偿责任;二是推动证监会下属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基金充分发挥作用,对退市企业的受损股东给予一定补偿。
值得关注的是,此前(5月7日),*ST天茂已发布公告,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,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。
图片
*ST天茂只能在“主动退市”与“强制退市”之间选择?
不过,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,即使*ST天茂不选择主动退市,也可能被强制退市。
5月6日,*ST天茂因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被停牌。公司解释称,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核实、补充完善,公司未能完成2024年年报的编制工作。
根据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》的相关规定,若公司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相关报告,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。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的,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。
根据时间测算,若2025年9月5日前,公司仍不能披露相关报告,公司将被强制退市,现距离最后期限已不足1个月。
国华人寿将何去何从?
*ST天茂核心业务来自国华人寿,国华人寿运行情况如何呢?
公开财务资料显示,近几年,国华人寿经营明显恶化。2022年-2024年,公司分别实现营收496.15亿元、498.00亿元、414.55亿元,其中,2024年公司营收出现16.76%的明显下滑;盈利方面,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4.84亿元、-11.55亿元、-14.10亿元,分别同比降低42.96%、338.60%、22.03%。
更关键的是,作为保险公司经营的核心生命线,国华人寿的偿付能力指标同样不容乐观。从国华人寿官网获悉,公司偿付能力指标仅更新到2024年三季度,其中,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4.78%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2.75%。这两项指标虽高于监管红线(核心50%、综合100%),但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(行业核心/综合充足率约200%以上),且自2024年起连续多个季度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结果,引发市场对其风险等级可能降至C类的担忧。
业内人士分析,若国华人寿风险综合评级被下调或触发接管条件,监管部门可能采取干预措施,投资者及投保人需密切关注银保监会公告。
8月13日至8月15日,经济导报记者多次拨打*ST天茂公开电话,但一直无人接听。
本文源自:经济导报低息配资炒股网
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